地点
诗文库
龙图张公挽词三首 其三 北宋 · 范纯仁
五言律诗 押先韵
兄事儿童日,情亲五十年。
西州官共久(自注:予两为陕漕,两帅庆。公亦两为陕漕,两帅熙秦。),畿邑政相连(自注:公继予宰襄邑,才隔一政。)
谪籍孤踪远,亨衢众望先。
那知不复见,一别遂终天。
国风·秦风 (今陕西甘肃二省大部分)(陆曰:秦者,陇西谷名也,在雍州鸟鼠山之东北。昔皋陶之子伯翳,佐禹治水有功,舜命作虞,赐姓曰嬴。其末孙非子,为周孝王养马于汧、渭之间,封为附庸,邑于秦谷。及非子之曾孙秦仲周宣王又命为大夫。仲之孙襄公,讨西戎救周,周室东迁,以岐、丰之地赐之,始列为诸侯。春秋时称秦伯。崔云:秦在虞、夏、商为诸侯,至周为附庸。) 春秋 · 诗经
四言诗
《车邻》,美秦仲也。秦仲始大,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
有车邻邻,有马白颠
未见君子寺人之令。(一章)

阪有漆,隰有
既见君子,并坐鼓瑟
今者不乐,逝者其(二章)

阪有桑,隰有
既见君子,并坐鼓簧
今者不乐,逝者其亡。(三章)

按:车邻三章,一章四句、二章章六句。
贺获鬼章表(一)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四五、《范忠宣公集》卷六、《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》卷八
臣某言:伏睹熙河经略司奏,今月十九日,洮东安种谊领兵至洮州,击败鬼章军,活捉到鬼章者。
天威昭赫,师律训齐。
罙入妖巢,生致渠首(中贺。)
窃以裔夷小丑,犷兽为心,蒙被国恩,不加报复,侵犯边圉,数有震惊。
遂敢交通种羌,结为党与,解仇合意,伺隍成谋。
贼伤属国之人,窃据乘障之地。
先朝所不忍贳,圣算尝此留心。
至于罪稔祸盈,天弃神怒。
偏师才出,元恶就擒。
高宗鬼方,至于三年;
汉元郅支,远在万里。
而皆斩馘血刃之功,率非系颈献囚之事。
矧其稽积岁月,劳勚师徒。
岂如庙略无遗,虎臣思奋,曾未旬浃,已报剪夷。
吉语亟闻,戎捷交上。
雪边人夙昔之愤,夺诸羌前却之心。
追视古先,莫可伦比。
伏惟皇帝陛下神武天纵,睿谋日新。
任众材而责成,因常德以立事。
运陶钧而独化,其易转圜;
覃上仁以大同,既思率服。
仰繄睿算,逮此成功。
臣等叨预弼谐,无裨洪造,奉承嘉庆,徒切欢愉。
臣某等无任。
贺获鬼章表(二)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四五、《范忠宣公集》卷六
天网无私,本非好杀;
神理助顺,叛者自亡。
曾是偏师之出疆,遂闻元恶之授首。
诸戎震叠,西鄙肃清(中贺。)
伏惟太皇太后殿下天覆四方,坤载万物。
好生之德发于自然,柔远之功覃于无外。
昆虫草木,咸知此心;
天地鬼神,阴相其业。
顾西蕃之遗种,孤累圣之鸿私。
顷在熙宁之间,诱陷思立之众。
置而不问,犹觊知恩;
爵秩兼隆,赐予不绝。
而乃潜结西夏,攻围南川
焚荡伤夷,动以万计;
发掘驱虏,不可数知。
筑据临洮,傲睨天讨。
当宁太息,念疆埸之无辜;
诸将激昂,知背诞之不赦。
兵刃即接,凶党奔亡;
临冲未施,壁垒自破。
老羌夺气,白首就擒。
既听槛车之行,以正稿街之戮。
乃者托跋小丑,凭恃解仇之谋;
猖狂大言,阴蓄窥边之计。
唇亡则齿知难久,臂解则肩不自持。
料其破胆之馀,觊塞无日。
信矣得天之助,本于爱物之诚。
臣等镇抚无功,黾勉备位。
仰依千羽之化,庶睹兵革之藏。
欣戴之心,倍万伦等。
臣等无任。
夏国大旱恐多失实奏元丰八年十月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二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三六○
枢密院降到熙河奏,邈川大首领温锡沁所探事宜,言夏国今年大旱,人煞饥饿。
泾原路探到事宜,亦言夏国为天旱无苗,难点人马。
臣亦恐西界只似昨来陕西沿边少雨,其传多有过当,如汉诏所谓「传闻尝多失实」是也。
向来未举灵武之师,诸处皆言西夏衰弱;
及至永乐之围,致诸将轻敌败事,此可以为近鉴也。
乞应出兵牵制有劳将官并等第支赐茶药奏元祐二年十二月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二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○七
臣窃见昨来泾原夏人举国入寇,只为熙河捉获果庄,又因诸路齐心牵制,所以贼兵早退。
其间有出师虽晚者,亦能斩获立功,其壮朝廷威武
臣虽曾与安焘进呈得旨,将所获五釐已上各赐茶药,其不及五釐者,更不支赐。
臣再思虑,得冒险深入,血战立功,偶全性命而归,所获虽不及五釐,以其艰危辛苦,必望圣恩垂恤。
若全无沾及,必谓朝廷不知其劳,则捐驱为国之心,却成虚设。
伏望特出圣恩,将昨来应出兵牵制有劳将官使臣,并一例等第支赐茶药,以明陛下知其勤劳,劝其后效。
奏乞弃废寨与西夏绍圣三年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一、《范忠宣公奏议》卷下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六五、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二一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三三○
臣伏见陛下临御以来,怀柔西戎,恩德备至,至于册封赐地,皆出宸断,遂使累年之间,戎马不能犯塞。
蕃汉生灵,全活无数,好生之德,格于皇天。
故使百谷屡登,四海丰乐,此帝王之盛事,太平之大本也。
近日传闻熙河边臣分画地界,各惜向来久废寨地,以为要害,未欲给赐,致其偃蹇不从,以至未能罢兵,边事难了。
窃恐蓄疑败谋,事久生变,万一奸人间谋,复致猖狂,容之则亏损国威,讨之则前车未远,连兵不解,劳费无期。
若或饥馑相因,兵民乏食,则虽有智谋之臣,未易为计。
如此,则功亏一篑,并弃前恩。
伏望陛下少留圣念,特务远图,不舍易而为难,不以小而妨大,检会元约朝旨,特赐允从,遵孟子「乐天」之言,稽虞舜「舞干」之德,则天下幸甚!
臣受恩至重,职与边臣,过计深忧,不能缄默,惟陛下矜怜,曲加采纳。
又奏:司马光为陛下陈弃寨之策,及后来换易生口,并降赐封册,臣实皆与其议,昧者尚多,不以为然,至朝廷力行,浮议方息。
今与西夏君臣,体分已定,惟有分画地界,所较不多。
若是去城寨二十里内,虽夷狄无厌,亦可以理开谕,必肯依从。
以臣愚虑,但恐边将贪功生事,不乐罢兵,将去城寨二十里外、圣恩已许给赐,或向来用兵之时、不曾保据之地,指为要害,却欲筑城佔守,则亏朝廷大信,误国家前谋,不可不察。
议者或谓夷狄无厌,与之必将更有邀求。
窃以祖宗朝兵势国力,尚因德明归顺,赐以数州;
元昊称臣,加国主之号。
盖欲安民息战,不以小利玩兵。
后来彼国果自服从,亦何尝更有干犯?
而况今日所损,利害绝小,惟圣明深虑。
樊哙欲以十万横行匈奴中,季布指为面谩。
武夫边将之言,多若此类,上误先朝不少,今可为鉴。
奏乞诛鬼章元祐二年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○、《范忠宣公奏议》卷下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○六、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二一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三四五
臣近日亲闻宣谕,欲留鬼章在边,以招其子。
臣等奏对,不若且令到京。
再蒙德音,三省、密院且更商量,止鬼章于沿路所到处,别听指挥
臣有管见,已曾录于文彦博已下看详,亦合上渎圣聪,具画一条件如左:
一、朝廷获罪人,若畏其子弟之强,防其雠嫌而不诛,则典刑废矣。
如梁乙逋之辈,假设获之,若有强子弟,则亦将费豢养矣。
若止欲存鬼章而招其子,则有逐件利害。
一、若存鬼章而招其子,必曰:我父之存,由我辈在;
我若皆往,则父子俱死。
如此,固无束身归朝之理。
若使复统部族,效力伸报,则鬼章常宜存在,忽然死亡,则适足以为其怨叛之资,却贻后日之患。
一、鬼章本非君长,止缘诱杀景思立而覆其军,干犯先朝罪大,而告于裕陵。
设若留之有用,尚恐不快神明之怒;
今留之无益,则告陵之典,乃是虚行。
一、鬼章今已七十馀岁,设使可系其子之心,亦无多日。
况更囚处异乡,忧愁寂寞,其死朝夕可待。
既死之后,其子必却归怨朝廷,虽谕以善终,亦必不信。
兼以解纷向罪人之子,深损朝廷威重。
若任其疑怪,则彼必曰:既误我降,而杀我父,则将怨叛有名。
一、存鬼章若不稍使宽足,则必无聊而死;
若使之宽足,则战士当星霜矢石之苦,皆有不如之叹。
一、鬼章自先朝以来,前后杀害中国兵将、蕃汉人民,万数极多,死者怨愤莫伸,其家孤寡穷独之人,恨不脔食其肉。
今得朝廷生获,日望稿街之戮,以快存殁之冤。
而得存养供饲,过于有功之人,徒使激愤幽明,有伤和气。
一、朝廷赏功,虽不系鬼章存殁;
然用命死战之人,见朝廷将其所获怒而诛之,则其心喜快若释,而养之则其心愤郁。
今大寇未平,尤当体察将士之情。
一、鬼章之获,本由熙河蕃将怨其害己,故对游师雄愤怒请行。
今既冒死获之,使其不得安心,亦恐惰其斗志。
一、交趾方欲妄起事端,若鬼章戮于京师,则四方易得传闻,交人亦将寝谋,兼使其他夷狄尊畏中国。
一、阿里骨见令兼篯来求鬼章,俟得然后纳贡。
若存鬼章,近边不惟阿里骨以不如所请,迁延为名,未肯纳贡,兼其辞已曰「鬼章在汉在胡一般」。
若今留之在边,厚加奉养,恤其羸瘠,则正行阿里骨之言,彼将示恩于鬼章之子,何暇复感朝廷哉?
一、诛鬼章则上可伸先帝之怒,其次可正朝廷之法,使夷狄知畏,又其次可雪踏白、南川之雠,增战士之勇,快人神之愤。
又可使阿里骨知朝廷果于诛恶,不敢侮慢邀求,早肯纳贡。
此一举而数利从之也。
论不当授鬼章陪戎校尉元祐二年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○、《范忠宣公奏议》卷下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四一三、《太平治迹统类》卷二一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三四五
鬼章自先朝作过,陷没将卒最多。
近日南川之围,杀害边人亦众,百里之地,为之一空。
边人素重怨雠,发愤往报,偶得擒获,昭告裕陵。
阿里骨失其强臣,亦便纳欸,既释先朝宿愤,亦快天下人心。
陛下曲示至慈,特贷其死,足使族类怀感,已是国家权宜。
今更命之以官,于事却恐过当。
伏惟陛下视民如子,赏罚至公。
今杀匹夫者,必就大刑;
杀众人者,乃获爵位。
不惟刑赏倒置,有紊典常;
兼恐被害之家,冤愤难诉。
人情天道,两皆有违。
伏望圣慈,特以臣言子细详察。
又言:鬼章曾授团练使,仍赐金带,尚自不顾恩义,谋叛杀害边人;
今一校尉,何足以收其子心?
若朝廷久远,要与一官,可俟他日,不必太速,以违人心。
兼已具劄子奏入,昨日同枢密院进呈,依已得旨与官,则恐臣言未能上动天听。
臣以备位宰执,叨预朝政,国之刑赏,尤当尽心。
窃缘鬼章献俘之日,亲受圣旨,令招唤其子归汉,或纳质之时,与贷生命。
后来鬼章并不曾肯依诏旨写蕃字招唤,口称我唯一死。
如此悖慢违命,朝廷尚贷其死,已是优恩,今更与官,恐伤信令。
所有枢密院关到圣旨,未敢施行。
刘舜卿回报温溪心文字,正用鬼章曾陷边将,及昨来犯边,且归罪鬼章,图得不见阿里骨罪过,未解今却与鬼章官爵。
即是今来朝廷不以为鬼章之罪,不唯赦阿里骨无名,兼使边臣失辞令,后难为应答。
又欲使阿里骨人使略见鬼章,止欲使知生存审实。
今既有文字来乞,则是彼国已知鬼章之存,今来人使自亦不消使见,却恐诱引,别生觊望。
勘会捉到西蕃大首领鬼章,昨引见日,奉圣旨候亲书蕃字招唤得结吭捉等归汉,或纳质时,与贷生命,仍免囚禁,令于茶场安下。
其鬼章后来虽写到蕃字到熙州,及阿里骨亦遣使诣阙谢罪,兼朝廷已降回诏讫,乞赐详察。
秋怀 明 · 周光镐
七言律诗 押歌韵
灵关秋色白榆多,九月霜飞黑水河
天外雁鸿嗟阻滞,篱边松菊怨蹉跎。
南来邛塞无烽燧,西报临洮走橐驼。
此日三秦忧不细,禁中亲诏出廉颇
太中大夫集英殿修撰张公行状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五、《范忠宣公集》卷一六
曾祖谊,皇任中书舍人、累赠左仆射
曾祖母太君李氏。
祖去华,皇任尚书工部侍郎、累赠司徒
祖母郡君王氏、郡君王氏、郡君高氏。
父师德,皇任左谏议大夫、累赠太尉
郡君潘氏、陇西郡太君李氏。
本贯开封府襄邑县锦绣乡濯锦里。
公讳景宪,字正国太尉公第二子。
其先河朔人,七代祖达,唐末为亳州刺史,遂家于襄邑
司徒公,始为洛阳人
天圣四年,以太尉公薨,授守将作监主簿
明道元年,迁太常寺太祝西京商税院,局事修举,吏不敢欺。
大理评事卫尉寺丞
康定初河东始籍民兵,慎择宰。
公以安抚使、天章阁待制吴遵路,秘阁校理石延年荐,擢知并州榆次县
榆次素号剧邑,前令多以不职免,公至则大治。
大理寺丞
庆历四年丞相杜正献公参政丁文简公连章荐公,超迁通判棣州,改太子中舍
以本路职司避亲,就移通判齐州
齐多盗贼,而狱讼繁夥。
公谓「民迫于饥寒,不能远罪。
若一置于法,则何所措其手足」?
由是原其情之轻者,皆释不问,自此盗贼衰而狱讼简少。
公以辞学,尝预贡士之选,而见遗于礼部,遂不复再举。
丞相程文简公两荐公,乞召试出身,公曰:「君子进以道,仕以义,何必假此而后奋乎」?
卒辞不就。
八年,改殿中丞、知梁山军
梁山介于川陜,民俗乖戾,至有父子异居、而杀人以祭鬼者。
公以谓虽远方,亦当齐其风教,即峻加惩革。
未期月,而民不敢犯。
以祀明堂恩,迁国子博士,赐五品服。
皇祐五年,以尚书虞部员外郎海州
州有富民,丐子以养,而为凶人教其怨家讼之,累岁不决。
公亲讯其事,尽得诬枉之状,即流所教人于远州,其连系几百人,尽释之,莫不欢呼而去。
比部
嘉祐初仁宗患茶税不均,遣使诸路较定。
公被命湖北,凡一年,悉按园户虚实,以定其税,所入不减旧,而民无不均之患。
四年,使还,权三司开拆司提点催驱公事。
未几,改开封府判官
天府浩穰,自非通才敏识,则不足以胜其任。
公发奸摘伏,洞见情伪,老胥猾吏,傍视惕息,畏之犹神明。
时豪宗大姓犯法者,尝请托于府僚,有与故尝往还者,亦阴为之地。
公持之益坚,而于法终不少挠。
自是都下翕然称之,以为一府之望。
开封捕盗赏法,获贼于旧城者比新城为厚。
时有杀人于新城外,而捕者乃云获于旧城,以觊厚赏。
辞已具,公密讯其囚,乃捕者日以饮食恩意诱使杀人,且邀于旧城而执之,遂置捕者于法。
有忌公者乃讽言路,谓公侵擅尹权。
仁宗察公之直而不听。
驾部、充淮南转运副使
山阳郑昉贪赃累十万,监司以其亲族多在显要,莫敢按。
公曰:「法当先于贵权,而于凭藉声势者有所不行,则法尚可存哉」?
乃穷治其状。
英宗登极赦,得以不死,犹除籍,流窜岭南
自是贪吏震畏引去者数人。
淮南发运司常预借滨、淮廪米,以充诸路上供之数,虽有文具,而不即偿。
公以谓诸路漕挽,各有所职,不容相侵,即戒郡县,不复得借。
因此衔怨,搆飞语于三司,务为中伤。
公曰:「我职当尔,岂可诡随以苟自安?
三司不我察,我何恤哉」!
八年,英宗即位,迁主客郎中,又迁金部
九年,移京西转运使丁母忧
公至性过人,一夕号恸,髭发尽白。
终丧,哀毁若不胜服。
治平三年,服除,授京东转运使
今上即位,恩迁司勋
某官王逵尝累任监司,以苛酷闻。
及致仕还乡里,而贪恣不法,为乡邑之害。
妄称受朝廷密旨,察郡县过失,以胁持上下,因取贿货。
一路畏之,莫敢与校。
公悉条其罪上之,遂羁徙宿州乡邑莫不称快。
所部郡守有以贪污闻者,未至官,先谒公,公曰:「君昔在齐州,已为民患,今又欲为兖州患邪」?
其人惧,即请老而归。
未踰年,移江南东路,因奏议漕挽之弊,盖由主者皆三司冗吏,本无廉隅,与舟人侵攘为奸,甚者沈其舟以灭迹。
宜代以命官,且明其赏罚之格,则可以绝其弊。
朝廷行其议,迄今为便。
熙宁二年,移成都府转运使,过阙,上嘉公才,留为三司户部副使
未几,奉使北鄙。
还,复使西陲,按视啰兀、府宁二城。
公受命,即奏曰:「二城不可守,臣固不待到而后知」。
既而行,未半道而府宁果已失守。
及还朝,更陈啰兀不可守之状,且曰:「边防本无事,皆王人生事邀功,罔惑朝听,以至于罪。
非严行惩戒,则疆埸无由安静」。
一日,上谓公曰:「河东凋瘵,卿当出总漕事」。
集英殿修撰河东都转运使,仍赐金紫。
时朝廷方行民输钱免役之法,议法者有希司农旨,欲以佣直之外,广增其数,以宽剩为名者,公折之曰:「免役之法,正欲惜民力,可因以重敛乎?
河东地多山瘠,民情俭啬,多取之则虐矣」。
迨所议定,总一路岁费,佣直之外,才取数万缗,以备凶岁,朝廷从之。
常平新法之行,州县多不晓法意,而失于宣布。
司农奏请下诸路监司覆按所部,行之差谬者悉俾正之。
他路或即加按劾,群吏讻讻。
唯公所部,但改正而已,未尝有所劾也。
议者欲以河东分为两路,朝廷以问公,公曰:「河东之田,肥硗不同,郡县财赋两属,不能相通而用矣,分路为不便」。
朝廷从之。
时民力疲困,仓廪虚匮,公均其税赋,乘岁丰为储积。
未逾年,民力遂宽,而兵食有羡。
逮公之去,虽穷边小垒,皆有数年之蓄。
六年,改太常少卿
七年,擢授右谏议大夫,再任。
明年,移高阳关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、知瀛州
先是,雄、霸之间,岁出金帛购谍者,以揣知虏情。
公下车未久,谍者自雄踰莫而至,公谓幕府曰:「谍者远来,徒觊厚赏,若不抑之,殆且生事」。
即醉以酒,夜遣亲信吏载还雄州,俾雄守以状闻。
他日王人锡冬服,部将有被酒后至,公召立庭下责之,由是军中肃然。
有掌庾吏曹谏恃戚里不法,累赃至死,监司庇之,犹欲荐举。
公悉按其罪,无所顾避。
元丰二年,召赴阙、因登对,具奏:「熙宁以来,岁多凶歉,百姓积逋甚众。
今岁一小登,州县督促,使偿累岁之负,道路流言,以谓其害甚于凶岁,愿少假以纾元元之急」。
天子可其奏,以付有司。
因自乞便郡,就差知河东
陛辞日,从容奏曰:「臣愚误蒙陛下拔擢,猥备法从,常愧绵力,不能补报。
今犬马齿衰,恐一旦捐沟壑,不复再望清光。
区区之诚,终欲竭尽。
臣闻圣人以天下为,其于四夷,何所不容!
以陛下英武,宜无不服。
比来西南远羌,乃敢跳梁犯边,殆边臣扰之耳。
若进兵远讨,则恐粮饷不继,坐困我师,亦恐交相杀伤,干犯和气,将致饥疫之灾,则迩人先受其弊矣」。
上曰:「卿言是也,盖朝廷有不得已耳」。
三城为京辅要郡,每郡岁秋夏常以大河为忧,水官务省近费,而不计远功,故连年决溢,以为民害。
公至,请增岁费,又展北埽,以当水冲,其害遂息。
俄以本路转运使亲嫌,乞移他郡。
元丰三年,徙知同州,坐失举,左迁朝议大夫、知房州
踰岁,上惜其才,复太中大夫、知兖州
未赴,感疾,以是年十月十五日考终于房陵之正寝,享年六十有七。
公天资英特,少有大志。
方为儿时,从母夫人过外氏李文靖公家,与群儿游,独不好戏弄,外家异之。
太尉公捐馆,公方十二岁,处丧已如成人。
母夫人尝有疾,公忧形于色,寝食兼废,躬治药剂。
为杵伤指,亟以衣覆之,惧贻母夫人之忧。
母夫人李氏父太傅公,有人伦之鉴,尝抚公背曰:「此儿风骨秀异,发言不妄,必能大张氏之门」。
相国王沂公亦以太傅公言为然。
及长,侍奉母夫人,竭力养志,凡四十馀年,未尝少有颜色之忤。
龙图尹公师鲁,负天下重名,爱公之才,两以女配之。
公既游师鲁门,益好《春秋》学,与朋友论辨古今,至忠义名节之际,必慨然叹息,常欲身行之。
故历官所至,无不称治。
虽有积弊素不振者,于谈笑间决之,莫不当理。
退食宴坐,披玩图史,淡然视轩冕,若无足以动其心者。
又其自奉甚薄,所得俸禄皆均施内外亲族,故历仕虽久,而家无馀赀。
视兄弟之子,情均己子,有少孤者,必先己子而保任之。
家居有法度,尝戒诸子曰:「汝曹立身行己,当以孝悌忠信为先。
茍不由礼义而进,虽富且贵,亦吾所耻矣」。
方其副三司也,士论已为即当进用,而公守道自信,非公事未尝及执政之门,故居三司最久而不迁。
凡出仕五十年,扬历三期,其所设施,皆可为法。
然公性谦厚,既不自矜异,复不妄许可,故独为当世贤者所知,杜祁公、富韩公尤所信重。
及坐失举,谪守房陵,虽僻陋无医药,怡然顺适,家人不见有忧愠之色。
疾革,召诸子属以后事,神色不乱。
先夫人追封天水郡君,今夫人封长乐郡君
子五人:长塾,通直郎河东转运司勾当公事
次量,前定州唐县主簿
次益,承务郎、权知郓州寿张县
次重,承务郎
次直夏,进士
女六人:长适宣德郎签书集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石熙,次适前颍州团练推官李坚,次适通直郎审官西院主簿李士京,次适承务郎韩宗质,二女在室。
孙男三人,孙女七人。
将以元丰六年某月某日,卜葬公于北邙之原,以先夫人天水郡祔焉。
公之大节,始终可纪,以直道事君,方正率下,传家清白,而信于朋友。
位虽居两禁,犹未足以究其才,今不幸已矣。
某勉从诸孤之请,直叙所闻,为公行状,托当世名公大人以为之志,而垂不朽焉。
谨状。
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林侯墓志铭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八、《范忠宣公集》卷一三
侯讳广,字公远,其先人,后徙莱州胶水,遂为胶水人
曾大父某,大父某,皆不仕。
父某,终龙卫副指挥使,以侯贵赠左领军卫大将军
侯少以材勇隶捧日军,擢补殿前指挥使,为再任行门。
治平三年英宗临轩阅试武士,以挽强授内殿崇班、充秦凤路教押军队,徙环庆路经略使蔡公挺奏充管勾东路都巡检司军马。
西贼大举寇边,侯驻大顺城,谅祚率精锐攻城,侯开门逆战,伏弩中谅祚,归未及其国而死。
以功迁内殿承制
四年,今天子即位,以恩迁供备库副使,是冬率兵破华阳寨。
熙宁元年,徙北路巡检使
三年,夏贼寇荔原堡,李信战不利,本道命侯将兵深入,牵制贼势,遂破十二盘、多娘、大原、诈娘四寨。
西京左藏库副使
开淘卬州,贼堡兵数万来侵,侯率所部奋击,斩获甚众,迁左藏库副使
七月攻白豹城,贼败,不敢守,遁去。
又与大顺、荔原兵各取便道入贼境,两军失期不会,侯以孤军深入,遇贼数千人,战败之。
因击至金汤城,又大破走之,因毁其城垒。
引兵归,夜过洛河,有贼来袭,侯扬声令军中选强弩数百,列岸侧待贼,实卷甲疾行。
贼闻,疑不敢渡。
是月以兵护监军行边,至怀安镇,还,将及乌鸡川,遽率众由间道蓖山行。
道遇属羌以路险远告,侯不听,众莫测其意。
后果闻贼伏乌鸡川,及闻侯已由他道还,遂引去,而属羌来告者,盖亦贼谍也,军吏皆悦服。
贼既不得侯,乃益兵攻柔远
初,柔远外城处属羌,贼攻外城急,属羌夜以老幼求入保内城
诸将议属羌反覆,不可信,勿纳之,虞有他变。
侯曰:「属羌为我籓篱久矣,乃吾民也。
今有急,弃而不恤,后且不复为我用矣」。
遂纳之,卒无他虞。
贼初围城,侯预戒守者不得轻动,虽火城中,无辄扰。
已而果有谍发火于蒿场,城中寂然,贼计遂不得行。
翌日,贼至马平川,大持攻具来攻城。
众恟惧,侯被甲引兵,开他门示将出夺其马,贼去城救马。
侯复入,遂得益修守备,因募属羌敢死者,夜缒城下,潜攻贼营。
贼数不利,乃引去。
礼宾使
韩丞相宣抚陜西,奏充环庆路将领,驻庆州
邠、宁土番兵据庆州北城以叛,侯守南城,自楼上望贼众进退迟疑,有悔乱者。
侯乃身开城出贼后,谕其众以逆顺,众多侯之旧卒,皆投兵,争听命。
于是已有乱兵三百馀人出城去,侯因谓曰:「乱者遁矣,尔曹本非同恶,且事我久,能听我,不唯得活,遂各有功。
不然,死无救,请先杀我」!
因披腹示之,众感侯诚,皆泣涕罗拜曰:「唯公令」!
侯收集,得百馀人。
入其营,坐军校厅,事激励约束,授以兵器,令反攻城下兵。
城下兵溃,擒戮皆尽,北城遂平
乱兵三百馀人既前走,侯复领兵追至石门山,与贼遇,未及击,侯语贼曰:「速降,尚可全」。
贼不听。
方夜,侯先约两将扼其走路,侯自后纵兵击之,贼迫遽,方诣两将降。
至,谓曰:「尔不从吾言,今窘急就死,非降也」。
俘至朝天驿,一夕皆斩之。
崇仪使
五年,改六宅使
六年,诏乘驿诣阙,既对,上语曰:「金汤、石门,卿功为多」。
所以慰奖之甚厚。
还任,未几升本路兵马钤辖,移鄜延路环庆经略使楚公表请留之。
七年,诏以本道兵二千五百人策应熙河,攻踏白城,斩首五百馀级,迁皇城使果州刺史
攻讨洮州番贼,斩首三百馀级,加带御器械权发遣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
会伐交趾,侯再表乞自效,有旨令侯诣阙,上谕曰:「南方卑湿,闻卿数苦足疾,且西边开拓,不可乏人」。
侯不敢复请。
时仆经略环庆,奏乞还侯。
元丰元年,诏以侯再任,就除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英州刺史
边臣有言昔年刘平因救邻道战殁,自今宜罢邻路兵相应援。
侯以谓「诸路同力,盖国家制贼之长计。
苟贼并兵寇一路,而邻道不救,虽古名将亦无能为也
平之陷贼,非援救之罪也」。
乃抗章力言,卒得不废。
二年,迁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
四年,迁侍卫亲军步军都虞候
先是,泸南蛮寇边,杀戎泸将王宣等,朝廷泾原总管韩存宝讨之,既而存宝以逗挠不进诛,诏侯诣军代之。
侯至,乃讲兵三万,合二十将为前后军,又以壮怯分人材为三等,日遣诸将分营隶习,击牛享军士,皆乐战,威声大振。
初,蛮酋乞弟世为归徕州刺史,及叛,天子赫然欲必致之。
侯遣人至贼所,谕祸福及求前王宣时所亡卒,贼惧,归陷卒七人,送书乞降,而身不至。
侯乃决策深入,于是厚赍金帛行间西南番,离其支党,使相捕击。
未几,旧管诸夷长宁、陇例、淯州及生夷思峨、晏州等族,皆内属。
冬十月,大军启行,陈师徒于泸江之湄,侯率将吏东乡再拜,誓以灭贼报国,众皆感激争奋。
既行,以所降夷人渠帅及其质子皆在军,其次诸酋各占所居地防援饷道,诸夷畏恐,不敢辄息,以是入夷境虽险远,而无寇钞之患。
始,军有二道可进:自纳溪移劳口至江门,则近而险;
宁远至乐共坝,则回远而夷平。
贼意官军必出江门,盛兵拒险,而大军实趋乐共,贼兵不能支,贼皆遁逃。
侯乃分兵绕行席帽溪,掩江门后,破贼隘,降其斗铁姓。
始,其亦并部。
于是江门、乐共两道,水陆运通,粮馈不绝。
王师次落介纲,山西南番酋帅率其部族降者相继。
落始兜山河徐池部相率守三隘,以拒官军,侯遣将攻之,力战未克。
侯从亦进,军中有呼「都使来」,士卒皆殊死斗。
又分兵出贼背,贼惊,三隘不守,大破之,斩首二千馀级。
十二月,王师次落婆远,乞弟遣人诣军门,贡马请命。
明日,乞弟拥千馀人称降,侯从十馀卒出军垒以待之。
乞弟犹豫,不肯前。
侯度其伪,即发伏击之,贼奔溃,斩乞弟弟、叔酋豪二十八人,首三百级,获马及铠仗甚众。
馀党散走,纵兵追击,抵归徕州,捣其巢穴,穷尽贼境,遂班师。
于是筑乐共、江门、大洲、镇溪、梅岭五城寨,降附生夷三万馀人。
其旁近诸蛮后蕃罗氏鬼主铺永、西南石门君长等,皆愿输贡职。
捷书闻,天子嘉其功,在道迁马军都虞候卫州防禦使,又诏速上将功状。
会西边用兵,侯复上章请觐,面陈方略,诏许之。
既至,天子遣使者就第抚问。
入见,深言边防利害攻守之策,上皆嘉纳。
于是环庆方宿重兵,即遣侯旧任。
行至阌乡,以疾终于驿舍,享年四十八。
上闻讣恻然,遣中贵人往护丧事。
其孤以某年某月某日,葬侯河南府河南县北邙山宣武村之原。
夫人曹氏德阳县,生子三人:琬、琰、琪,皆三班奉职
女一人,早亡。
孙一人舜卿,尚幼。
侯少慷慨有大志,初不知书,年过三十,方从儒生文士咨所宜学,遂通《左氏春秋》。
能臧否古今将帅用兵成败得失,为将持重,长于料敌,善御众,士卒乐为其用。
凡军中之事,必与众共议而取其长,听受不疑成功,则推以归之。
故虽文士,亦乐与侯共事,而为之谋。
还自泸南,以不能获元恶,即上表待罪。
陛见,复面陈奉使无状,不能副朝廷兴师伐罪之意,唯上禀宸算,下资众力,故得不致败事。
其言尝闵存宝之难,而未尝其失,士大夫以此多之。
常撰《阵法》,其变易分合,疾速周密,边地或推行焉。
又为队号法,每于行师,各于衣帜,人自为别,置阵之际,行列速就。
又撰《行军约束》百馀条,皆列上之。
轻财乐施,徇公寡私,临终犹以不死于边陲为恨。
仆帅环庆,侯为副,仆尝以其能荐于朝。
今其孤以铭文见属,故不得辞。
铭曰:
将以武用,难乎知权。
有谋有勇,其材为全。
桓桓林侯,奋迹自边。
握兵制敌,图胜于先。
獠夷叛吏,大将无功。
侯往伐,取彼顽凶。
近师泸江,万里折冲。
锄逆抚顺,皇威以隆。
仗节西驰,亟以疾萎。
天子隐悼,多士嗟咨。
邙山之原,维侯之墓。
纳铭幽宫,以谂终古。
贤良文学对策 西汉 · 晁错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八
平阳侯臣窋、汝阴侯臣灶、颍阴侯臣何、廷尉宜昌陇西守臣昆邪,所选贤良太子家令臣错,昧死再拜言:臣窃闻古之贤主,莫不求贤以为辅翼,故黄帝力牧而为五帝先,大禹咎繇而为三王祖,齐桓得管子而为五伯长。
今陛下讲于大禹高皇帝之建豪英也,退托于不明,以求贤良,让之至也。
臣窃观上世之传,若高皇帝之建功业,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,皆有司之所览,刻于玉版,藏于金匮,历之春秋,纪之后世,为者祖宗,与天地相终。
今臣窋等乃以臣错充赋,甚不称明诏求贤之意。
臣错草茅臣,亡识知,昧死上愚对,曰:
诏策曰「明于国家大体」,愚臣窃以古之五帝明之。
臣闻五帝神圣,其臣莫能及,故自亲事,处于法宫之中,明堂之上;
动静上配天,下顺地,中得人。
故众生之类,亡不覆也;
根著之徒,亡不载也;
烛以光明,亡偏异也;
德上及飞鸟,下至水虫,草木诸产,皆被其泽。
然后阴阳调,四时节,日月光,风雨时,膏露降,五谷孰,祅孽灭,贼气息,民不疾疫,河出图,洛出书,神龙至,凤鸟翔,德泽满天下,灵光施四海。
此谓配天地,治国大体之功也。
诏策曰「通于人事终始」,愚臣窃以古之三王明之。
臣闻三王臣主俱贤,故合谋相辅,计安天下,莫不本于人情。
人情莫不欲寿,三王生而不伤也;
人情莫不欲富,三王厚而不困也;
人情莫不欲安,三王扶而不危也;
人情莫不欲逸,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。
其为法令也,合于人情而后行之;
其动众使民也,本于人事然后为之。
取人以已,内恕及人。
情之所恶,不以强人;
情之所欲,不以禁民。
是以天下乐其政,归其德,望之若父母,从之若流水;
百姓和亲,国家安宁,名位不失,施及后世。
此明于人情终始之功也。
诏策曰「直言极谏」,愚臣窃以五伯之臣明之。
臣闻五伯不及其臣,故属之以国,任之以事。
五伯之佐之为人臣也,察身而不敢诬,奉法令不容私,尽心力不敢矜,遭患难不避死,见贤不居其上,受禄不过其量,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。
自行若此,可谓方正之士矣。
其立法也,非以苦民伤众而为之机陷也,以之兴利除害,尊主安民而救暴乱也。
其行赏也,非虚取民财,妄予人也,以劝天下之忠孝而明其功也。
故功多者赏厚,功少者赏薄。
如此,敛民财以顾其功,而民不恨者,知与而安己也。
其行罚也,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,以禁天下不忠不孝而害国者也。
故罪大者罚重,罪小者罚轻。
如此,民虽伏罪至死而不怨者,知罪罚之至,自取之也。
立法若此,可谓平正之吏矣。
法之逆者,请而更之,不以伤民;
主行之暴者,逆而复之,不以伤国。
救主之失,补主之过,扬主之美,明主之功,使主内亡邪辟之行,外亡骞污之名。
事君若此,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。
此五伯之所以德匡天下,威正诸侯,功业甚美,名声章明。
举天下之贤主,五伯与焉,此身不及其臣而使得直言极谏,补其不逮之功也。
今陛下人民之众,威武之重,德惠之厚,令行禁止之势,万万于五伯,而赐愚臣策曰「匡朕之不逮」,愚臣何足以识陛下之高明而奉承之!
诏策曰「吏之不平,政之不宣,民之不宁」,愚臣窃以秦事明之。
臣闻秦始并天下之时,其主不及三王,而臣不及其佐,然功力不迟者,何也?
地形便,山川利,财用足,民利战。
其所与并者六国,六国者,臣主皆不肖,谋不辑,民不用,故当此之时,秦最富强。
夫国富强而邻国乱者,帝王之资也,故秦能兼六国,立为天子。
当此之时,三王之功,不能进焉。
及其末涂之衰也,任不肖而信谗贼;
宫室过度,耆欲亡极,民力罢尽,赋敛不节;
矜奋自贤,群臣恐谀,骄溢纵恣,不顾患祸;
妄赏以随喜意,妄诛以快怒心,法令烦憯,刑罚暴酷,轻绝人命,身自射杀;
天下寒心,莫安其处。
奸邪之吏,乘其乱法,以成其威,狱官主断,生杀自恣。
上下瓦解,各自为制。
秦始乱之时,吏之所先侵者,贫人贱民也;
至其中节,所侵者富人吏家也;
及其末涂,所侵者宗室大臣也。
是故亲疏皆危,外内咸怨,离散逋逃,人有走心
陈胜先倡,天下大溃,绝祀亡世,为异姓福
此吏不平,政不宣,民不宁之祸也。
今陛下配天象地,覆露万民,绝秦之迹,除其乱法;
躬亲本事,废去淫末
除苛解娆,宽大爱人;
肉刑不用,罪人亡帑;
非谤不治,铸钱者除;
通关去塞,不孽诸侯;
宾礼长老,爱恤少孤;
罪人有期,后宫出嫁;
尊赐孝悌,农民不租;
明诏军师,爱士大夫;
求进方正,废退奸邪;
除去阴刑,害民者诛;
忧劳百姓,列侯就都
亲耕节用,视民不奢。
所为天下兴利除害,变法易故,以安海内者,大功数十,皆上世之所难及,陛下行之,道纯德厚,元元之民幸矣。
诏策曰「永惟朕之不德」,愚臣不足以当之。
诏策曰「悉陈其志,幸毋有所隐」,愚臣窃以五帝之贤臣明之。
臣闻五帝其臣莫能及,则自亲之;
三王臣主俱贤,则共忧之;
五伯不及其臣,则任使之。
此所以神明不遗,而圣贤不废也,故各当其世而立功德焉。
传曰「往者不可及,来者犹可待,能明其世者,谓之天子」,此之谓也。
窃闻战不胜者易其地,民贫穷者变其业。
今以陛下神明德厚,资财不下五帝,临制天下,至今十有六年,民不益富,盗贼不衰,边竟未安,其所以然,意者陛下未之躬亲,而待群臣也。
执事之臣,皆天下之选已,然莫能望陛下清光,譬之犹五帝之佐也。
陛下不自躬亲,而待不望清光之臣,臣窃恐神明之遗也。
日损一日,岁亡一岁,日月益暮,盛德不及究于天下,以传万世,愚臣不自度量,窃为陛下惜之。
昧死上狂惑草茅之愚,臣言唯陛下财择(《汉书·晁错传》)
论事劄子第二 南宋 · 曹彦约
 出处:全宋文卷六六六○、《昌谷集》卷一三
某窃惟自古用兵,所以教之饬之,无所不至,究其所归,亦惟曰整暇而已。
惟整也,然后可以行吊民之志;
惟暇也,然后可以行伐罪之威。
盖自古用兵,以市不易肆为美谈。
虽绝域遐方,犹是赤子,而况中原之民,祖宗德泽之所及?
以其思我王化,困彼虐政,于是拯而救之,使还旧观。
然则杀一遗黎,谓之不辜;
取一布帛,谓之不义。
颇闻近日军中子弟,有剽掠于道路者。
以类而推,不能无疑。
设使所获城邑以巷战为名,妄有屠戮,以辎重为名,妄有掊敛,正恐中原之民自为敌国,无向风迎降之事矣。
故曰惟整也,然后可以行吊民之志。
今敌之所恃者骑也,吾之所恃者步也。
骑以畜,步以人。
人可以意得,畜不可以情化。
故先登陷阵,忍死血战,骑不如步,事理明甚。
靖康建炎以后,本朝与金人相水火,无虑百战。
其间败多胜少,皆是望风奔溃,使敌得以乘我。
其敢战交锋,则未有不取胜者。
以事考之,则明州城下与夫顺昌和尚原、采石等数处而已。
虽有乌获之力,巨毋霸之躯,见人而走,果何所用?
故曰惟暇也,然后可以行伐罪之威。
既不能整,又不能暇,平居坐食已有心腹之忧,况欲使之吊民伐罪乎?
比年朝廷知债帅之弊,稍稍出意用人,不为憸人近习所卖,可谓甚盛。
然此可以责其不刻剥耳。
一卒当诛,上章待罪,得旨放免,乃始自安。
孙武教吴宫之才,不肯为今日用矣。
方圆曲直之意,尚未通晓,应卒遇变,宁有长技?
武侯八阵之法,不可用于今日矣。
今事在目前,不可辽缓。
望因近日小衄之后,俾诸将各议整暇之法,条具御兵教阵利害,如王襄敏之于熙河,使之各尽所见。
果其严于用罚,明于用赏,不姑息,不苟简,教战有规绳,待敌有方略,择其长而用之,更与敷奏,免从中御,亦缓急之一说也。
上书言兵事 西汉 · 晁错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八
臣闻汉兴以来,胡虏数入边地,小入则小利,大入则大利;
高后时再入陇西,攻城屠邑,驱略畜产;
其后复入陇西,杀吏卒,大寇盗。
窃闻战胜之威,民气百倍;
败兵之卒,没世不复。
高后以来,陇西三困于匈奴矣,民气破伤,亡有胜意。
今兹陇西之吏,赖社稷之神灵,奉陛下之明诏,和辑士卒,底厉其节,起破伤之民,以当乘胜之匈奴,用少击众,杀一王,败其众,而法曰大有利。
陇西之民有勇怯,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。
故兵法曰:「有必胜之将,无必胜之民」。
繇此观之,安边境,立功名,在于良将,不可不择也。
臣又闻用兵,临战合刃之急者三:一曰得地形,二曰卒服习,三曰器用利。
兵法曰:丈五之沟,渐车之水,山林积石,经川丘阜,草木所在,此步兵之地也,车骑二不当一。
土山丘陵,曼衍相属,平原广野,此车骑之地,步兵不当一。
平陵相远,川谷居间,仰高临下,此弓弩之地也,短兵百不当一。
两陈相近,平地浅草,可前可后,此长戟之地也,剑盾三不当一。
萑苇竹萧,草木蒙茏,支叶茂接,此矛铤之地也,长戟二不当一。
曲道相伏,险厄相薄,此剑盾之地也,弓弩三不当一。
士不选练,卒不服习起居不精,动静不集,趋利弗及,避难不毕,前击后解,与金鼓之指相失,此不习勒卒之过也,百不当十。
兵不完利,与空手同;
甲不坚密,与袒裼同;
弩不可以及远,与短兵同;
射不能中,与亡矢同;
中不能入,与亡镞同:此将不省兵之祸也,五不当一。
故兵法曰:器械不利,以其卒予敌也;
卒不可用,以其将予敌也;
将不知兵,以其主予敌也;
君不择将,以其国予敌也。
四者,兵之至要也。
臣又闻小大异形,强弱异势,险易异备。
夫卑身以事强,小国之形也;
合小以攻大,敌国之形也;
以蛮夷攻蛮夷,中国之形也。
匈奴地形技艺,与中国异。
上下山阪,出入溪涧,中国之马弗与也;
险道倾仄,且驰且射,中国之骑弗与也;
风雨罢劳,饥渴不困,中国之人弗与也:此匈奴之长技也。
若夫平原易地,轻车突骑,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;
劲弩长戟,射疏及远,则匈奴之弓弗能格也;
坚甲利刃,长短相杂,游弩往来,什伍俱前,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;
材官驺发,矢道同的,则匈奴革笥木荐弗能支也;
下马地斗,剑戟相接,去就相薄,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:此中国之长技也。
以此观之,匈奴之长技三,中国之长技五。
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,以诛数万之匈奴,众寡之计,以一击十之术也。
虽然,兵,凶器;
战,危事也。
以大为小,以强为弱,在俯仰之间耳。
夫以人之死争胜,跌而不振,则悔之亡及也。
帝王之道,出于万全。
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,其众数千,饮食长技,与匈奴同,可赐之坚甲絮衣,劲弓利矢,益以边郡之良骑。
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,以陛下之明约将之。
即有险阻,以此当之;
平地通道,则以轻车材官制之。
两军相为表里,各用其长技,衡加之以众,此万全之术也。
传曰:「狂夫之言,而明主择焉」。
臣错愚陋,昧死上狂言,唯陛下财择(《汉书·晁错传》)
言守边备塞务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 西汉 · 晁错
 出处:全汉文 卷十八
臣闻秦时北攻胡貉,筑塞河上,南攻杨粤,置戍卒焉。
其起兵而攻胡、粤者,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,贪戾而欲广大也,故功未立而天下乱。
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,战则为人禽,屯则卒积死。
夫胡貉之地,积阴之处也,木皮三寸,冰厚六尺,食肉而饮酪,其人密理,鸟兽毳毛,其性能寒。
杨粤之地,少阴多阳,其人疏理,鸟兽希毛,其性能暑。
秦之戍卒,不能其水土,戍者死于边,输者偾于道。
秦民见行,如往弃市,因以谪发之,名曰「谪戍」。
先发吏有谪及赘婿、贾人,后以尝有市籍者,又后以大父母、父母尝有市籍者,后入闾,取其左。
发之不顺,行者深怨,有背畔之心。
凡民守战,至死而不降北者,以计为之也。
故战胜守固,则有拜爵之赏,攻城屠邑,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,故能使其众蒙矢石,赴汤火,视死如生。
今秦之发卒也,有万死之害,而亡铢两之报,死事之后,不得一算之复,天下明知祸烈及己也。
陈胜行戍,至于大泽,为天下先倡,天下从之如流水者,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。
胡人衣食之业,不著于地,其势易以扰乱边竟。
何以明之?
胡人食肉饮酪,衣皮毛,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,如飞鸟走兽于广野,美草甘水则止,草尽水竭则移。
以是观之,往来转徙,时至时去,此胡人之生业,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。
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,或当燕、代,或当上郡北地陇西,以候备塞之卒,卒少则入。
陛下不救,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;
救之,少发,则不足,多发,远县才至,则胡又已去。
聚而不罢,为费甚大;
罢之,则胡复入。
如此连年,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。
陛下幸忧边境,遣将吏发卒以治塞,甚大惠也。
然令远方之卒守塞,一岁而更,不知胡人之能,不如选常居者,家室田作,且以备之。
以便为之高城深堑,具蔺石,布渠答,复为一城其内,城间百五十步。
要害之处,通川之道,调立城邑,毋下千家,为中周虎落
先为室屋,具田器,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;
不足,募以丁奴婢赎罪,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;
不足,乃募民之欲往者。
皆赐高爵,复其家。
予冬夏衣,廪食,能自给而止。
郡县之民,得买其爵,以自增至卿。
其亡夫若妻者,县官买予之。
人情非有匹敌,不能久安其处。
塞下之民,禄利不厚,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。
胡人入驱,而能止其所驱者,以其半予之,县官为赎其民。
如是,则邑里相救助,赴胡不避死。
非以德上也,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。
此与东方之戍卒,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,功相万也。
以陛下之时,徙民实边,使远方亡屯戍之事,塞下之民,父子相保,亡系虏之患,利施后世,名称圣明,其与秦之行怨民,相去远矣(《汉书·晁错传》)
朝议大夫阎君墓志铭元祐元年 北宋 · 范纯仁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五五八、《范忠宣公集》卷一四、《永乐大典》卷二九九九
君讳充国字厚民姓阎氏
其先幽州人,唐末徙洛阳
五代祖式,横海军节度判官
有二子,曰至者事晋为枢密直学士
曰利正者商州商洛,是为君之高祖
商洛生规,为皇朝忠武军节度推官,卒家于许,遂为许人,是为君之曾祖。
官生惟吉,终尚书屯田员外郎,是为君之祖。
屯田生照,赠光禄大夫,是为君之父。
庆历二年进士第,调郑州荥阳
丁父忧,服除,再调河南登封,能使为盗畏罪反善,用荐移唐州湖阳
唐故地广而耕者不足,故户多莱田。
州守募民增赋以自占,主不得有。
于是豪右因缘夺民良田,诸邑大扰。
君独以法拒之,邑人赖焉。
忠武军节度推官、知商州商洛县,迁著作佐郎、知澶州卫南县
巡检张继明暴虐,所部卒持兵欢噪,将杀继明以为乱。
君闻之,命驾欲往,从者曰:「彼乱已成矣,愿无往」。
君曰:「卒乱,将害吾民」。
即驰慰谕,卒悔,皆泣拜。
乃执首恶械于州,馀请释而不问。
仁宗选良吏领诸路,俾宽恤民力,君得京东
转运使方急财利,租赋之入变折增数倍。
君谕以朝廷意,令民输纳悉如旧。
转运使圭田以虚名,岁入缣帛无虑二千计。
君按实,十损八九。
又罢诸州差乡户为衙前以主公用六库者,乡户始免破产之弊。
秘书丞、知凤翔府岐山县,改霸州大成县
东南当大河,支水岁决注民田,湠漫为陂。
君率民筑张光堤,堤将成,水大至,役者惊溃。
君独留堤上,曰:「民第去,令独死于水」。
役者回顾,相率复来,竭力争赴,而堤遂成。
向之堤地,复为良田。
自是大河屡决,不及雄、霸,堤之力也,故民至今目为阎公堤。
被选知永静军将陵县大城民号泣遮留,不得去,君微服夜遁。
安抚使以其事闻,诏即还君旧治。
大城民扶携老幼迎上,而将陵民遮留君,如去大城时,二邑之民至持白梃,争相攀挽。
吏以朝命谕之,累日方散去。
朝廷闻之,特召为三司盐铁判官
治平泛恩,迁太常博士,转尚书屯田员外郎
神宗登极,迁都官员外郎,求便亲,出知德州
时地震后,濒河州县大兴堤徭。
河流至德,势尤高悍,视城中如深壑,居人惴惴。
君曰:「岁饥,薪粮不属,民其鱼乎」!
即出常平募役者。
又请给僧、道度牒,募人输薪,而薪不时至。
君乞易纳见缗以市薪,不待报而行,人以为便。
大筑遂成,又筑小堤,以卫滨水之田。
自德至沧州,护田数万顷。
方其易薪为缗也,僚佐畏恐,请待报,君曰:「第无连书,罪不相及」。
至论赏河防功,君悉上僚佐,而己不及。
职方员外郎、知耀州,迁屯田郎中
耀民喜为盗,群聚椎剽,颇有良善为所胁从者。
君察其情,区别上闻,全活甚众。
由是狱讼清简,民德君,多绘君像而祠之。
江州,转都官郎中
丁母忧,服阕,官制行,改朝散大夫、知博州,迁朝请大夫
河朔联民为兵,独君推行有法,考课最,留再任。
今上即位,迁朝议大夫
元丰八年六月二十四日,无疾卒于博州之官舍,享年六十有七。
君内外尽诚,不为矜(缺四字。)善甚于嗜欲而喜自晦敛,不欲人知,事难(缺四字)
物于势利则薄己而厚人。
乐易善容,犯而不校。
(缺)州,有从事以书谮君于监司者,监司察君无他,以从事书示君,君置不问,未尝见于辞色。
及罢(缺)州。
始以书示其人,而且戒之曰:「尔后慎勿为此」。
从事惭服。
天资善吏事,所至不严而治,有古循吏之风。
历守四州,适会朝廷更法令,部使者旁午,郡县吏务为刻急以免咎。
而君所莅,必使事济,而民不扰。
嗜书多闻,平日慊然似不能言者。
间有所发,矫矫直前,未尝以身为恤也。
仁祖春秋高,圣嗣未立。
嘉祐中,君方升朝籍,上书乞择宗室,早正东宫,以系人望。
治平末,异星出西方,郎官孙琪以言事贬,君即抗疏,言「罪言者非所以答天谴」。
孝友纯至,事母夫人甚谨,年踰华颠,膝下承颜顺意,为婴儿慕。
后居母夫人丧,守墓哭泣三年而后归。
初,为盐铁判官恩得任子,奏乞先其弟,朝廷以法不许;
复愿纳一官,亦报罢。
后再推任子恩,竟先官其弟。
轻财好施,所得俸禄,均及亲族故旧,随尽无馀。
嫁族女之孤者数人。
卒之日,家无留资,殓以浣衣。
元祐元年某月某日,葬于许州某县某乡某原先茔之次。
母夫人李氏,工部尚书昌运之孙女,世父昌龄,实太宗知政事
以君封仙源县太君
三娶皆名族:黄氏,仙源县直史馆宗旦之女;
王氏,五台县,我先公文正公之甥;
李氏,仁寿县,从舅司农少卿禹卿之女。
子男九人:越、泳、澈、淳、演、沆、沃、汶、湙。
泳,越州观察判官
澈,举进士
淳,登进士科秦州清水主簿,监岷州茶场
湙,郊社斋郎
馀先君而卒。
女二人:长适峡州军事判官杜会,次早亡。
孙男八人。
孙女九人,长适熙州狄道主簿钱愬,馀并幼。
初,光禄与先文正公、郑文肃公、孔宁极先生实为友婿,郑公显贵一时,宁极以高节闻天下,而光禄亦以经行著名乡里,世称李氏多贤婿云
君与某为从母兄,自少相与游,长相友善。
今老矣,而君则亡。
将葬,嗣子以铭文见属,义不可辞。
铭曰:
亡欲行义,失常近名。
唯君所存,发必至诚。
由孝易忠,显于王廷。
敬爱兄弟,推及友生。
慈爱下民,如保雏婴。
事功崇成,谦牧不矜。
孰偕君心,而不公卿。
施止一州,素位而行。
嵩高之麓,潩水明清。
卜君幽宅,万世斯宁
具言西域地 西汉 · 张骞
 出处:全汉文 卷二十六
大宛匈奴西南,在汉正西,去汉可万里。
其俗土著耕田,田稻麦。
有蒲陶酒,多善马,马汗血,其先天马子也。
有城郭屋室。
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,众可数十万。
其兵弓矛骑射。
其北则康居,西则大月氏,西南则大夏,东北则乌孙,东则扡┱、于。
于之西,则水皆西流注西海
其东,水东流注盐泽,盐泽潜行地下,其南则河源出焉。
多玉石,河注中国,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,临盐泽,盐泽去长安可五千里。
匈奴右方居盐泽以东,至陇西长城,南、接羌,鬲汉道焉(《史记·大宛传》:使西域还,具为天子言之。)
浑邪王降益封霍去病元狩二年秋 西汉 · 汉武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
骠骑将军去病率师攻匈奴西域浑邪王及厥众萌,咸相奔率,以军粮接食,并将控弦万有馀人,诛獟悍,获首虏八千馀级,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,战士不离伤,十万之众,咸怀集服;
仍与之劳,爰及河塞,庶几无患,幸既永绥矣。
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,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,以宽天下之繇(《史记·卫霍传》,又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少「幸既永绥矣」一语。)
素食歌答赵瓯北 清 · 王文治
 出处:梦楼诗集卷十六
西岩前辈邀余素食,因制《素食歌》。瓯北和之,词涉嘲谑,盖瓯北啖余素食而甘,遂比诸妇女淡妆而貌美者,其人必不贞也。余恐失圣人仁民爱物之旨,爰答斯篇。
爱生恶死人物同,率人食兽殊非公。
娑婆世界本下劣,茹饮毛血号裸虫。
圣人忧之制礼节,去泰去甚通其穷。
无故不杀有至理,欲以渐法导瞽聋。
陋儒借圣以非圣,巧为杀生开曲径。
血膏不顾染刀几,刑戮无非为盘饤。
古称万物人为贵,良由物性因人正。
问渠于物有何功,一箸公然戕数命。
忆余临洮寓僧舍,借翻龙藏消冬夜。
翻到楞伽断肉篇,愧汗淋漓如雨下。
归来誓持菩萨戒,万劫杀缘从此谢。
閒将慈眼观众生,旭日和风谐大化。
我治蔬食务洁精,匪斗华侈誇煎烹。
菜根亦足餍嗜欲,庶肉食者毋絮羹。
春笋真味出,涧蘋溪藻神光清。
斡旋众口心颇苦,不料以此招讥评。
淮海先生折柬邀,唤余庖人代治庖。
座间旧雨富翰藻,就中瓯北尤诗豪。
游戏为文逞瑰怪,故相亲重翻訾謷。
大欲还将食比色,竟谓綦缟成招徭。
我请诸公酌大斗,一言听我从头剖。
倡家女士涂本殊,贞淫岂在形妍丑。
淡扫蛾眉若诲淫,节妇应知皆嫫母
满堂举酒各胡卢,仰视新蟾挂疏柳。